目录:
区块链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chatgpt github
区块链哈希工作过程流程图
区块链+行业的应用场景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区块链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区块链(Blockchain)是指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让参与系统中的任意多个节点,把一段时间系统内全部事务通过密码学算法计算并记录到一个数据块(Block),生成该数据块的 Hash 用于链接下个数据块,系统所有参与节点来共同检验记录是否为真,并且每个区块的内容都由后续子链上的区块来保证其内容不可被篡改。各个参与节点可以在新区块确认及奖励分配上达成共识,从而逐渐形成的一个庞大、去中心化的公开账本。从数据的角度来看:区块链是一种几乎不可能被更改的分布式数据库。这里的“分布式”不仅体现为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也体现为数据的分布式记录。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区块链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技术,而是多种技术(数据读取、数据存储、数据加密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整合的结果。这些技术以新的结构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数据记录、存储和表达的方式。
2、开放、共识: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区块链网络,每一台设备都能作为一个节点,每个节点都允许获得一份完整的数据库拷贝。节点间基于一套共识机制,通过竞争计算共同维护整个区块链,任一节点失效,其余节点仍能正常工作。去中心、去信任:区块链由众多节点共同组成一个端到端的网络,不存在中心化的设备和管理机构,节点之间数据交换通过数字签名技术进行验证,无需互相信任,只要按照系统既定的规则进行,节点之间不能也无法互相欺骗。交易透明、双方匿名:区块链的运行规则是公开透明的,所有的数据信息也是公开的,因此每一笔交易都对所有节点可见。由于节点与节点之间是去信任的,因此节点之间无需公开身份,每个参与的节点都是匿名的。不可篡改、可追溯:单个甚至多个节点对数据库的修改无法影响其他节点的数据库,除非能保证整个网络中超过 51%的节点同时修改,但这几乎不可能发生。区块链中的每一笔交易都通过密码学方法与相邻两个区块串联,因此可以追溯到任何一笔交易的前世今生。区块链分类目前,区块链分为 3 类:公有区块链(public Blockchain),联盟区块链(consortium Blockchain), 私有区块链(private Blockchain)。
3、公有区块链:世界上任何个体或者团体都可以发送交易,且交易能够获得该区块链的有效确认,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共识过程。公有区块链是最早的区块链,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区块链,各大 Bitcoins 系列的虚拟数字货币均基于公有区块链,世界上有且仅有一条该币种对应的区块链。
4、联盟区块链:由某个群体内部指定多个预选的节点为记账人,每个块的生成由所有的预选节点共同决定(预选节点参与共识过程),其他接入节点可以参与交易,但不过问记账过程(本质上还是托管记账,只是变成分布式记账,预选节点的多少, 如何决定每个块的记账者成为该区块链的主要风险点),其他任何人可以通过该区块链开放的 API 进行限定查询。
chatgpt github
1、MD5的全称是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信息-摘要算法),在90年代初由Ronald L. Rivest开发出来,经MDMD3和MD4发展而来。
2、MD5是一种散列(Hash)算法,散列算法的用途不是对明文加密,而是通过对信息摘要的比对,防止对原文的篡改。通常对散列算法而言,所谓的“破解”,就是找碰撞。MD5是把一个任意长度的字节串加密成一个固定长度的大整数(通常是16位或32位),加密的过程中要筛选过滤掉一些原文的数据信息,因此想通过对加密的结果进行逆运算来得出原文是不可能的。
3、关于MD5的应用,例如你在一个论坛注册一个账号密码设为“abc123”。此密码经过MD5运算后,变成“297F1E255D930496EA01037339CD978D”,当你点“提交”按钮提交时,服务器的数据库中不记录你的真正密码,而是记录那个MD5的运算结果。,你在此论坛登录,登录时你用的密码是“abc123”,电脑再次进行MD5运算,把“abc123”转为“297F1E255D930496EA01037339CD978D”,传送到服务器那边。这时服务器就把你传过来的MD5运算结果与数据库中你注册时的MD5运算结果比较,如果相同则登录成功。也就是说,服务器只是把MD5运算结果作比较。
4、关于MD5的破解。假设攻击者已经得到了“297F1E255D930496EA01037339CD978D”这一串数字,那么你怎么能得出我的密码是“abc123”呢?因为MD5算法是不可逆的,你只能用暴力法(穷举法)来破解,就是列举所有可能的字母和数字的排列组合,一一进行MD5运算来验证运算结果是否为“297F1E255D930496EA01037339CD978D”,“abc123”这个密码是6位英文字符和数字混合,这样的排列组合的数量是个天文数字,如一一列举那么很耗时,也许在有生之年看不到。所以只有使用黑客字典才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黑客字典可以根据一些规则自动生成。例如“abc123”这个密码,就是一种常见的组合,规则是:拼音+拼音+数字,拼音总共大约400个,数字以2位数100个来算,这种规则总共约400*400*100=16,000,000种可能,使用优化的算法,估计用1秒就能破解吧。就算考虑到字母开头大写或全部大写的习惯,也只会花大约10几秒时间。如果是破解你熟悉的某个人的密码,那么你可以根据你对他的了解来缩小词典的范围,以便更快速的破解。这种破解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你的运气。
区块链哈希工作过程流程图
1、通过前两篇文章,相信大家对区块链有了基本的认识,区块链系统有很多种,第一个应用区块链的软件就是比特币,事实上区块链就是比特币带出来的,到现在为止,已经出现很多基于区块链的系统了,比如超级账本、以太坊等,每一类系统都有自己的特点,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系统,他们的工作方式及工作流程是类似的,在本质上他们是同一类技术结构的产物,接下来阐述一下区块链的工作流程。
2、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数据发送的过程还是很简单的,数据发送出去后会被打包成区块,广播出去给所有的节点进行确认,确认没有问题后写入各自的区块链账本中,当网络的大多数节点都确认后,这个转账过程算是完成了,有朋友可能会问,在这种分布式网络中,怎么能知道大多数节点确认写入了呢?这里并没有服务器登记呀?这个问题我们先留着,在下面说到区块链分类的时候再详细讲解。
3、这个工作流程图是有代表性的,其他各种系统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扩展的,比如有些会加入身份认证功能,以确保只有符合身份的用户才能发送数据,有些则扩展交易数据的表达能力,但不能用来表示一般的交易转账,还能表示更复杂的商业逻辑,应用很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4、实际上,说一千道一万,整个区块链网络,就是大家共同来维护的一个公共账本,注意了,这个公共账本是个逻辑概念,每个节点各自都是独立维护自己的账本数据,而所谓的公共账本,是说各自的账本要保持一致,保持一致的部分就是公共账本,我们看下图:
区块链+行业的应用场景
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产业革命中,如何占领先机,如何在区块链数字化进程中助力产业变革?本文从区块链实际应用的五个场景为区块链从业者和用户传递行业信息,让读者能够多层面、多维度去了解区块链这个行业,从而作出自己正确的判断。
2、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种将数据区块有序连接,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其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技术。通俗的说,区块链技术可以在无需第三方背书情况下实现系统中所有数据信息的公开透明、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可追溯。区块链作为一种底层协议或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信任问题,实现价值的自由传递,在数字货币、金融资产的交易结算、数字政务、存证防伪数据服务等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3、在经历了实物、贵金属、纸钞等形态之后,数字货币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方向。相比实体货币,数字货币具有易携带存储、低流通成本、使用便利、易于防伪和管理、打破地域限制,能更好整合等特点。
4、比特币技术上实现了无需第三方中转或仲裁,交易双方可以直接相互转账的电子现金系统。2019年6月互联网巨头Facebook也发布了其加密货币天秤币(Libra)白皮书。无论是比特币还是Libra其依托的底层技术正是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1、为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促就业拓岗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近日正式向社会发布一批新职业,包括:“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城市管理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信息安全测试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社群健康助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等9个新职业。这是我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颁布以来发布的第三批新职业。此外,此次还发布了“直播销售员”“互联网信息审核员”等5个工种,同时将“公共卫生辅助服务员”职业下的“防疫员”“消毒员”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员”等3个工种上升为职业。
2、此批新职业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开征集,组织职业分类专家严格按照职业分类原则、标准和程序进行评估论证,并通过网络媒体等向社会公示后确定的。此批新职业主要涉及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需要的新业态领域以及适应贫困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需要的促进脱贫攻坚领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凸显了相关职业的重要性;二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催生了多样化的创业就业模式;三是信息技术发展,对网络信用及安全提出了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