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筋膜链理论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密码学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发展路线图
筋膜链理论
1、区块链红红火火了一阵,因泥沙俱下而让人迷惑。然而,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智能上的区块链必将颠覆传统认知,为人机共存、同步进化提供技术基础。武汉大学蔡恒进教授(卓尔智联研究院执行院长、杭州宇链科技公有链联合发起人兼首席科学家)团队的新书《区块链:链接智能未来》就是站在“自我肯定需求”理论基础上的关于区块链起源、应用、前景的深入浅出之作。摘录此书也为两天后的第145期文汇讲堂(线上直播)做预热。(见文末链接)
2、2019年10月 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针对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
3、在原来的网络空间中,并没有一个可以作为可信标准的时间标尺。数据或文件可以无穷拷贝,副本能够具有完全一样的时间戳信息,且复制成本几近为零,数据和时间戳的篡改成本极低。区块链技术通过共识机制、治理机制和加密技术,使得链上数据被不可篡改地存证,且按照时间先后定序,不可能出现两个完全一样的数据,网络空间将会因为系统自有的时间逻辑主链而被赋予内在时间。
4、回顾历史,权益证明是人类社会各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账目、所有权、资格、证明等都是权益的代表。如果这些权益证明都是以数字、电子和密码学保护来验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那么人类文明将会有革命性的革新。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1、农业产业链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区块链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二者融合既是国家的政策方向,又是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区块链与农业产业链融合可通过信息共享机制、风险管控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有效解决农业产业链存在的内部信息交流不畅通、主体合作不稳定、利益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并通过识别参与主体信用水平、系统化处理主体信息、溯源追踪农产品和资金流、预测产业链潜在风险、建立产业链运行反馈机制等路径,推进农业产业链稳定运行。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我国农业“十四五”期间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转向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把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战略目标,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目标,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坚实基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将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农村最重要的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是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前提,更是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保障。
3、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链的完善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推动先进技术融合于农业产业链既是国家农业发展政策的要求,也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区块链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推动区块链与农业产业链融合能大大增强农业整体竞争力。
4、农业产业链涉及农产品生产资料供给,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包含农户、企业、金融机构等诸多主体,其稳定运行直接影响到农户收益及农产品市场供应,是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更是脱贫攻坚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推进农业产业链建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方向,多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布局时再次强调“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业产业链实现了较好发展,推进了农业产业主体的沟通,实现了涉农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然而,农业产业链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链内部信息交流不畅通、产业链主体合作不稳定、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衡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农业产业链的稳定运行,阻碍了乡村产业兴旺。依托技术发展实现农业产业链优化升级是农业产业链得以不断完善的重要原因,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被诸多学者认为是解决农业产业链问题的重要依靠。针对农业产业链存在的问题,需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打破信息交流障碍、畅通产业链内部信息沟通、稳定农业产业链主体合作、协调产业链收益分配,为农业产业链稳定运行提供保障,推动农业产业链向共生、互利、共赢模式转变。
密码学
1、从人类用树叶遮羞时,就有了隐私的概念,隐私之于人类而言是不可剥夺的。互联网时代,据公开数据显示,58%的人认为保护隐私“越来越难”。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的保护隐私,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但隐私泄露事件仍旧不断发生。
2、未来,数据共享和流通将成为刚性业务需求,而隐私保护和数据高效流动之间的矛盾却日益凸显。如何在数据高效流动的同时保护隐私?如何把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赋能于隐私保护领域?
3、针对上述问题,锌链接创始人龚海瀚邀请PlatON首席生态官乔红涛,在5月8日越你聊“锌”第18期分享会上,将以“ 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如何保护隐私?”为主题,来解决上述问题。
4、乔红涛: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隐私计算成为世界性话题。我们曾经提出过隐私计算领域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技术、工程、应用四个发展阶段。中国在隐私计算领域不落后于海外,目前已经找到了理论工程化的技术路径,行业也正一起在工程化系统化方面共同努力,走向应用。越多越的业界人士开始关注数据隐私,关注隐私计算。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发展路线图
1、【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极速进步不仅带来了便捷与高效,也催生了基因编辑、机器人伦理等前所未有的公共事务治理问题。自我肯定需求的存在使得这些治理问题更加困难,而区块链技术的引入能够改善认知偏差以及治理困难。目前区块链技术主要用于实现公共事务跨级别、跨平台的信息交互,打造安全可信任的信息平台,简化传统的繁琐事务流程,为公共事务改造升级。下一步,区块链技术将有必要与人工智能进一步融合,相互赋能发展。通过智能算法对存证数据进行分析,将节点的认知水平进行一定量化,这有助于在公共治理领域发挥出AI和区块链技术对人类的真正价值,指引我们走向共荣未来。
2、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还在继续,世界卫生组织提出:“We must remember these are people,not numbers。”这些数字的背后是鲜活的生命,是医护人员的奋战。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不足两个月就迅速蔓延至全国,影响了数以亿计人民的生活与工作,造成的巨大损失还无法准确估计。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的社会发展是前所未有之状态,前沿科技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或者人工智能技术。例如,生物科技的发展背后,是计算机提供了快速的匹配、验证的技术基础,使得工作效率极大提升。
3、AlphaGo势如破竹的成功曾带给大众极大冲击,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成为了社会公众讨论的热点话题。AlphaZero已经具备战胜人类顶尖围棋选手的能力,AlphaFold可根据基因序列预测蛋白质结构,AlphaStar让职业玩家在电竞游戏中屡次失利。随着时间流逝,AI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危机感似乎逐渐湮没,人工智能方面的突破难以复现当年AlphaGo那样的新闻热度。随着互联网行业步入新一轮寒冬期,人工智能的“泡沫”正在破裂等言论不绝于耳。面对上述情况,我们需要再次提出质疑——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危机是否真的是危言耸听?
4、关于信息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曾发表过他的观点:“人类对于信息广泛连接带来的影响的思考,是落后于网络的发展速度的。未来社会人类是否能完全驾驭技术?还是说,技术在引导甚至控制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段话也同样适用于评价人工智能技术,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AI的发展之快已然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期,并且人类并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