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解释区块链金融
区区块链金融体系什么意思
区块链金融案例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情况
区块链的应用领域
区块链到底是啥
区块链是未来的一种趋势吗
什么是区块链?简单来说
解释区块链金融
1、区块链金融正呈现一个越来越火的趋势,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高大上的技术,我们细细分析一下,这也是很简单的一个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证券市场是区块链非常适合的应用领域,两者之间的契合度非常高,传统的证券交易,需要经过中央结算机构、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这四大机构的协调工作,才能完成证券的交易,效率低、成本高,且这样的模式造就了强势中介,金融消费者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障,而区块链系统就可以独立地完成一条龙式服务。全球金融证券机构都已在探索这方面的应用。证券登记与发行是证券交易市场的基础。区块链将利用区块链账本的安全透明、不可篡改、易于跟踪等特点,对证券登记、股权管理、证券发行进行数字化管理,使其变得更加高效和安全。不过,区块链在证券登记发行上的应用存在法律合规问题、投资者匿名监管问题、区块链上数字证券与现实世界价值对接等等问题。1)区块链支付钱包的基础是去中心化技术,即交易双方不再需要依赖一个中央系统来负责资金清算并存储所有的交易信息,而是可以基于一个不需要进行信任协调的共识机制直接进行价值转移。由于建立一个可靠的、中心化的第三方机构需要庞大的服务器成本和维护成本等,并且一旦受到攻击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危。而去中心化方式在省却了这些成本的同时,其系统的每个节点均存储有一套完整的数据拷贝,即便多个节点受到攻击也很难影响整体系统的安全。因此对去中心化模式而言,其本身的价值转移成本及安全维护成本都相对较低。2)跨境汇款场景,由于其在全球范围内仍缺乏一个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不同国家之间还存在文化、政治、宗教等因素的差异,类似区块链技术这一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模式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但是具体的技术路线和实践效果仍然有待观察和检验。3)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将区块链上数字资产流动与现实的现金支付相连接。区块链支付从功能上类似于GoogleWallet和支付宝钱包,但由于其建立在去中心化的P2P信用基础之上,她超出了国家和地域的局限,在全球互联网市场上,能够发挥出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替代的高效率低成本的价值传递的作用。这就是吴晓灵院长所说的从信息到价值网络的区块链信用体系。每个人的密码学钱包,就可以发展成一个”自金融”平台,她可以P2P的支付、存款、转账、换汇、借贷以致全网记账清算,可以通过比特币、以太坊和瑞波币等这样的智能货币系统发行自己的金融合约产品和信用借条。4)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并非是人民币等法币的直接对手,其更类似于支付宝一类支付系统,是对人民币等法币的补充,相当于国际跨界支付的一种中介信用。5)区块链支付体系构建的基础就是电子支付,其优势是解决了跨境支付的不便利和交换成本极高的难题,而在主权国家内部地区的支付和交换中,法币依然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6)布比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区块链服务商,在区块链技术平台方面取得多项突破,能够满足数千万级用户规模的场景,并且具备快速构建上层应用业务的能力。布比区块链平台分为基础框架层(BubiChain)和应用适配层(Bubi Application Adaptors)。基础框架层?基于布比协议簇,包含布比账户、布比账本、布比共识、P2P组网四个可插拔的基础模块。应用适配层?提供上层应用所需的功能组件(资产、事务、合约等);提供账户体系所需的私钥保存与管理;提供运维管理所需的可视化工具(配置、监控、数据分析、区块链浏览器等)区块链支付的挑战与愿景 毫无疑问,区块链技术可以为跨境支付提供解决方案。简单的复杂的都有。可以弥补现有跨境支付中的体验问题。但是,区块链跨境支付还是存在一定挑战的。 五个挑战: 第一个挑战,道德犯罪。道德犯罪根源是区块链匿名机制,建议在跨境电商的支付结算中可以要求交易主体要实名认证。匿名机制使得用户的货币被盗后难以获得法律保障。 第二个挑战,是不同国家外汇管理的政策的不同。有的宽松,有的严格管制。平台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第三个挑战:各数字货币总量有限,在跨境交易中会遭遇“上限”的挑战。 第四个挑战: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两股力量的挑战。 第五个挑战:社会成本上升带来的资源性挑战。区块链系统需要大量”矿机”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交易处理会消耗整个网络的算力和能源;分布式存储也会大量占用众多节点的带宽和设备。区块链金融是不是很简单?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个现实当中的应用会越来越接地气,而人们对于区块链金融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
区区块链金融体系什么意思
1、要想了解区块链金融,我们大家还应该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是当前的一个新兴领域,它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协议,是一个有很多个节点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区块链上可以我们安全地存储大量的数据,就像比特币交易的数据就存储在区块链,并且这些存储的信息是不可伪造,也无需审核的。简单来说,区块链金融就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该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可以解决金融交易中的信任和安全问题。说了这么多,可能大家还是一知半解,下面就让币圈子小编好好跟大家说一说区块链金融是什么意思?
2、区块链金融其实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区块链是一种基于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本质其实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通过在分布式节点共享来集体维护一个可持续生长的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应用此技术可以解决交易中的信任和安全问题,区块链技术成为了金融业未来升级的一个可选的方向,通过区块链,交易双方可在无需借助第三方信用中介的条件下开展经济活动,从而降低资产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转移的成本。
3、区块链技术作为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已引起了金融世界的高度重视,包括高盛、摩根大通、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纽约梅隆银行、巴克莱银行、瑞银(UBS)、苏格兰皇家银行、摩根士丹利在内的众多金融机构,均与区块链公司进行了合作,研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世界经济论坛更是大胆预测,到2027年世界GDP的10%将被存储在区块链网络上。
4、区块链项目将更加务实。COVID-19 引发的动荡性与不确定性,迫使不少企业暂时叫停了一部分与分布式分类账相关的长期项目。目前,这类长期战略性项目,特别是旨在改变市场结构或者推动监管调整的长期战略项(156)目,大多都推迟了相关时间(6955)进度表。与实际业务缺乏(9063)交集的纯实验性及研发项目越来越难于获得预算支持,因此在新一年内的活力将有所下降。
区块链金融案例
1、区块链作为数据网络已经存续多年,我们所谈的区块链,起点是今天还没有露面的中本聪,他在2008年发表了一篇论文,标题就是“一个点对点的现金交易体系”。中本聪设计这样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体系,相当于在网络空间创立了货币,这样就产生了交易的功能。所以区块链要先明确界定,它就是交易链。 ?
2、以交易为起点,2009年比特币问世。2015年区块链真正引爆交易市场,19岁的V神认为,中本聪的货币创造了交易,但任何交易都要有合约。于是他开发了以太坊,把区块链升级到第三个层次——合约加应用。
3、由此,区块链就引爆了ICO和各种主链的开发,区块链也就有了六个级别三个层次,数据加网络创造了一种信用,叫机器信用,共识加激励创造了一个交易市场。而“合约加应用”把这个市场延伸到实体经济,这就是整体的区块链概念。 在这样的概念下,区块链从数字开始逐步走进实体经济,而新的实体经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新的财富市场,叫资产数字化市场,这就是对区块链的一个最简单的理解。在这样的理解中,我们是创造了一个货币,让这个虚拟货币进入虚拟空间,但是最终还是要走进实体空间。
4、说到区块链链金融,金融这个概念似乎人人都懂,但是如果我们从历史上看,第一代金融源于中国货币金融,第二代金融源于欧洲银行金融,第三代金融源于美国证券金融,而今天我们谈区块链金融,实际上是第四代金融,叫数字金融。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情况
1、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位女性,你男朋友每次跟你说一句肉麻的话或者承诺给你买东西,你都立刻录下来并且发给你的和他的所有闺蜜、同学、同事,还有各种群和朋友圈,让他再也无法抵赖,这叫区块链。
2、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优势是去中心化,能够通过运用数据加密、时间戳、分布式共识和经济激励等手段,在节点无需互相信任的分布式系统中实现基于去中心化信用的点对点交易、协调与协作,从而为解决中心化机构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数据存储不安全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3、区块链金融,其实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区块链是一种基于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本质其实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通过在分布式节点共享来集体维护一个可持续生长的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4、在区块链世界里,跨国汇兑实现起来so easy。举个例子,我用人民币买入比特币,再用比特币卖出换成美金,一个汇兑过程就完了,非常简单。这种方式因为在时间上和费用上都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市场需求很大。有些创业公司已经开始在小额汇兑业务上施展拳脚,知道的有Circle公司。但这种公司在国内尚未出现,也是国内监管的重点吧,毕竟这种业务容易扰乱国与国之间的金融持续,大量的资金出走也会给国家带来损失,甚至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区块链的应用领域
1、区块链被普遍认为在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文化娱乐、智能制造、社会公益和教育就业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区块链的合法合规应用,除了技术问题,还涉及复杂的经济学和监管问题。近日,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博士做客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高金金课堂,分享他对区块链的经济学及监管问题的最新思考。
2、我今天分享的内容来自于两篇文章:第一篇是2018年我和当时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的合作论文《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第二篇是最近完成的《区块链与金融基础设施——兼论Libra的风险与监管》。
3、以下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区块链的Token范式;区块链应用分类;区块链与金融基础设施;讨论Libra的风险与监管;区块链的监管问题。主要来自于两篇文章,发表在《金融研c究》2018年11期的《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和发表在银监会《金融监管研究》2019年7期的《区块链与金融基础设施——兼论Libra的风险与监管》。
4、从经济学角度看,目前主流区块链系统的设计都符合图1描述。Token、智能合约和共识算法都处于共识边界内。区块链内外存在两类交互:一是区块链外信息写入区块链内;二是Token与区块链外的资产或权利之间的相互交易或相互对应。
区块链到底是啥
1、面对信息化时代,稍不注意就会脱轨,所以及时的补充知识才能让我们与时俱进,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区块链核心概念和区块链核心概念有哪些的一篇文章,相信会给你带来较大的帮助!
2、普通的存储系统通常是用“冗余”的方式来解决高可用问题的。图上图所示如果能够把数据复制成几份,冗余到多个地方,就能够保证高可用。一个地方的数据挂了,另外的地方还存有数据,例如MySQL的主从集群就是这个原理,磁盘的RAID也是这个原理。
3、第二个点是数据冗余往往会降低写入的效率,因为数据同步也是需要消耗资源的。你看单点写入,如果加了两个从库之后,其实写入的效率会受影响。普通的存储系统,就是采用冗余的方式,保证数据的高可用的。
4、其实MySQL的话可以做一个双主的主从同步,双主的主从同步,两个节点,同时可以写入。如果要做多机房多活的数据中心,其实多机房多活也是进行数据同步的。这里要强调的是多点写入,往往会引发写写冲突的一致性问题,以MySQl为例,假设有一个表的属性是自增ID,那么现在数据库中的数据是1234,那么其中一个节点写入,插入了一条数据,那它可能变成5了,这5条数据,向另外一个主节点进行数据同步,同步完成之前,如果另外一个写入节点,也插入了一条数据,也生成了一条这个自增id为5的数据。那么,生成之后,往另外一个节点同步,同步数据到达之后会与本地的这两条5冲突,就会同步失败,会引发写写的一致性冲突问题。这个多点写入的话都会出现这个问题。
区块链是未来的一种趋势吗
1、温馨提示:读完要耗半杯茶的时间,建议做做眼保健操——阅读原因——两个字:工作需要。所以,没错,读这本书其实是很功利的,不要鄙视我,虽然我功利,但是我快乐,因为带着功利心读书目标会比较明确,对书中信息的摄取会比较精确。其实还真有“功利学习法”这一说,换个说法就是“目标导向”,根据自身的需求定向获取知识,简单粗暴不仅有效还高效。有个成语叫“学以致用”,根据字面意思,可能大多数人都会理解为是把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际工作或者生活中,NO!其实这个词的意思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就是说先遇到问题,再根据问题去学习,当然也不一定是问题,也有缺乏某类知识或者想要扩充知识库的情形。我们试着把这个成语颠倒一下,“用以致学”,可能更容易理解。不过显然我这次的阅读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功利,因为250页的书我竟然读了4个多小时,你说我在干嘛。——本书背景——关于作者出版初衷书中有讲,概括来说就是区块链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很少能有人把这个概念讲清楚,而且它也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它有很深的背景,有很深的渊源,而且它还有出现的必然逻辑,还有一个非常宏大的未来,所以作者准备用一本书专门来讲。由此看出作者的本心其实是非常好的,而且本书出版时间是2016,时间相对较早,比区块链发展元年2018年还早了整整两年。我顺便了解了一下其他的区块链相关书籍的出版时间,这本书可以排得上元老级别的。关于作者本人至于为什么要介绍一下作者,是因为正是先有这个书背后的人,才会有书的产生。除了书以外,这个人还有很多其他方面,他的经历、他的事业、他的梦想或者他的家庭等等,先了解下这个人对他的书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张健,理工科背景。2010年,28岁的时候开始投身互联网创业。2013年,31岁的技术迷张健开始关注区块链,别人看到的是钱(币价),而他看到的是优雅,他对比特币背后的技术原理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从此开启了他与区块链的缘分之路。2014年3月,他创建的国内首家比特币区块浏览器“区块”(Qukuai.com)正式上线,同时基于区块网站做升级,推出了一个比特币钱包——“快钱包”。随后加入火币担任CTO。2016年6月出的这本书,书中说火币的领导对他写这本书是非常支持的,但是2016年7月份他就离开火币创建博晨,对于这点其实我挺好奇的。还有就是他创办的博晨还获得了火币的投资,所以他的离开应该是跟领导商量好的,和平分手,仍是好友。2018年5月24日FCoin上线挖矿交易所。FCoin这个命名很有韵味,“F”,代表了两层含义,一是Finance(金融),代表着金融级的交易系统,“200万笔每秒钟交易处理能力,在所有交易所中处于顶尖的水平。”另一层含义就是Future。“最重要的不是金钱,也不是情怀,是未来。”FCoin背后的团队其中一名大将就是火币的创始人及CEO。哎,都说娱乐圈乱,感觉互联网也有点乱,傻傻分不清楚,都怪我级别太低,大牛的世界太难懂。掐指一算,张健坚持做区块链已有8年,他没有辜负他的兴趣,现在仍然走在区块链这条路上。我很喜欢FCoin里面“F”的第二层含义,future,看过他的这本书后,你也会发现:有区块链的未来可期。——本书内容——读完整本书,比较大的感受是这本书的内容可以看做有序的,也可以看做各章节并列,毫无关联,你可以选择任意章节进入,并不会觉得缺少什么,而且标题也取得很形象,根据标题就大概知道本章讲什么了,所以以下就结合我自身对区块链的了解以及书中的内容进行阐述。全书共分为5章:必然的出现、区块链是什么、区块链带来的新机遇、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区块链技术原理,各章呢又分为很多小节,此话有点多余,因为书好像都这么编排的。好,以下分别阐述。必然的出现这章呢我推荐看,因为里面涉及到很多涨知识的内容,跟区块链关系也不大,主要讲的是区块链产生的前因,正是有前人栽树,所以才有区块链的产生。文字和货币是历史上伟大的产物,同时呢也是发展所需,都是时代前进造就的。文字代表的是信息,信息的传播方式得力于几次大的变革和关键人物,依次为:印刷术、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香农。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人,1948年,香农发表了《通信的数学原理》,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奠定了现代信息论的基础。在文章中,香农为人类引入了一个新的单词——比特(bit),第一次将信息量化。我猜测比特币的命名是不是有参考这个。比特(bit)的出现在后来引领了计算机、网络、摩尔定律以及如今发达的信息和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诞生标志着信息时代的真正到来,也就是信息互联网。货币代表的其实是信用,我对初中时候政治课上讲货币的含义很深刻,货币本身并没有价值,它其实只是一种工具,文中也有说明。而为什么人们都使用并且认可这种工具,是因为这个工具由国家背书,我们对国家有着充分的信任,从而转接到我们对货币的信任。货币也从最粗苯最原始的实物状态变成如今的数字化状态,我们通过网银、微信。支付宝等进行支付和转账操作,是因为我们对这些机构的信任,这些也叫做中心化机构或者我们说第三方,不过这样是有风险的,一旦机构出现问题,整个信用体系就崩塌了。(我发四,我从心底里是相信国家的,这里只是做个假设)。信息互联网已经产生,香农已经解决了如何用数学方法定义信息,但是互联网的信任体系还未建设好,所以下一个时代是价值互联网的时代,需要用数学定义信用,而比特币的出现让这成为可能。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比特币的第一个区块——创世区块(Genesis Block),并获得了首批“挖矿”奖励——50个比特币。在创世区块中,中本聪写下这样一句话: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财政大臣站在第二次救助银行的边缘。而区块链作为比特币背后的技术架构,是随着比特币的出现而诞生的,所以并不是先有区块链再有比特币。而在比特币之前其实已经有很多失败的类似系统,比特币是成功的第一个。区块链是什么要介绍区块链就要先说比特币,全书我发现每一章作者都提到了比特币,有可能是因为比特币是区块链的第一个运用,而且从2009年一直安全运行至今。还有可能是因为作者本身就从事的跟数字货币有关的工作,而且从本书标题来看,重点讲的是区块链与金融的关系,所以对比特币十分青睐。关于比特币,可以先看下图:
2、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闭环,形成闭环的业务逻辑是:用户之间的转账必要要记录到区块链上面,矿工为了获得奖励就需要争夺记账权,而记账权的获取是需要竞争的,因为有很多矿工或者矿工小组,竞争力的大小跟算力有关,算力越大,获取记账权的概率就越高,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也可以看出,这里面没有中心化,完全公平竞争。我这里形容的非常简单,只是希望大家有个大概的认识,如果大家还想多了解,可以找我私聊(虽然我在这方面的储备也不是很多)或者上网搜一下,因为这里面还涉及技术,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讲得完的,而且我开篇说了不讲技术,我要说到做到。比特币说完了,说下区块链,主要说下几个关键概念。共识机制、分布式账本、隐私保护、智能合约。共识机制:比较好了解,就是达成一致的意思,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就是投票。这代表的是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分布式账本:两个关键词,分布式和账本。分布式的意思跟中心化是相对的,中心化就是集中管理,那么分布式就是你有我有大家都有。关于账本,其实最开始我一直不清楚区块链账本的真正含义,直到有一次看到说这就是取财务账本的含义我才明白。大家都知道,财务账本是不能随意涂改的,写一笔是一笔,写错了那张纸就报废需要重新写,一个字都不能错。要是帐记错了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重新记一条数据把之前的那笔冲掉。这样理解区块链账本就行了。这代表的是透明、不可篡改,因为大家都有一本不能涂改的账本。隐私保护:说到区块链就不得不说密码学,大家平时登录系统密码那个框一般都是不可见的,呈现方式大多不是星就是点,所以简单理解就是这样,我们的数据存储的方式是加密的,而且这种加密方式只能自己有钥匙解开。智能合约:简单来说这其实就是规则,一种写到代码里面规则,一旦由事件触发就自动执行。这代表的是效率。智能合约的模式其实一直都有,在我们日常使用的软件里面比比皆是,就是用户的某些行为直接影响系统的反馈,比如输入账号密码,我们就登录到系统里面。只是因为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特性,让这些规则变得很特别了。区块链带来的新机遇这一章呢,主要讲的是区块链可以大展宏图的行业,有数字货币产业链、互联网金融、物联网与共享经济还有新一代基础设施。数字货币产业链包括“挖矿”产业、交易平台、钱包和支付、数据与媒体,前3个我觉得很容易理解,数字货币的生产、流通以及存储和使用,跟数字货币直接相关,但是关于数据与媒体,文章说的是对于由于前3项产生的数据很难查看,所以需要专门的浏览器来查询,同时呢关于区块链的只是需要普及和宣传,所以会有这样的产业存在,其实也说得通,挺合理的。关于“挖矿”比较有意思的是中国的南瓜张是矿机时代的开创者。在2011年下半年,他推出了第一代FPGA矿机,引起轰动;2013年1月,又推出了首台阿瓦隆矿机(使用ASIC芯片)。大中国,果然强。互联网金融这块讲了跟传统金融的区别,其中有句话印象很深刻:互联网金融是新技术条件下金融手段的演化,它并不会改变金融服务的内涵。万变不离其宗,互联网金融只是换了一种顺应时代的渠道做金融,就像现在很多传统行业转型,其业务本质是没有变化的,以前是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现在还是这些环节,只是采用更加有效和便捷的方式进行了。突然想到“互联网+”这个概念,应该也有这个味道。物联网和共享经济,原来物联网的英文是Internet of Things(IoT)。文中讲的是当一切设备连上互联网后,个人的隐私很难得到保护,因为每个人每天会使用很多设备,而且有些设备不是私有的,像目前的共享单车,还有就是目前的中心化组织处理数据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虽然每年双十一交易数量十分可观,连创新高,但是每年都无法避免存储服务器崩溃这一问题。而区块链的隐私保护、分布式等特点则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新一代基础设施,最后一个,个人理解作者是很看重这一块的,因为提及的地方较多。这个周末理解呢,有句话说的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说后勤保障做好了打仗就能更省心。就拿我们平时使用的电脑来说,操作系统本身的逻辑我们是不用去管的,因为已经做好了,而且还比较人性化,我们只需要在上面安装支架需要的软件即可,这个操作系统就可以说成是基础设施。还有平时我们使用数据流量,比如我是移动的,如果没有移动基站,我根本无法使用,除非自己去建一个。而这个基站也可以叫做基础设施。虽然我也不是很清楚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到底是啥样,但是大致可以这么理解。 区块链的应用场景这部分呢作者说了6大场景,数字货币、众筹、清算/结算与审计、智能合约、版权与许可、公证与记录。排在第一的又是数字货币,而且数字货币这节里面又详细讲到了比特币,所以比特币的身影在这本书里面真的是无处不在啊,没办法,谁叫它经典呢。其中前3个都跟钱有关,所以就不再赘述了,因为照前面看来,跟钱有关的地方都可以用到区块链。还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就是,原来自由女神像就是通过众筹这种方式修建起来的。第4个智能合约,作者也把它列为应用场景之一,其实刚开始看挺奇怪的,现在也还是不太清楚。我理解的是以太坊作为区块链的0时代,它主要的特点就是将智能合约引入区块链,打开了区块链在货币领域以外的应用,所以建设这样的智能合约平台是不是作者指的应用场景呢。关于版权与许可,主要是基于现在盗版盛行的情况,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即使是盗版,成本也很高,因为每本书都得一页一页的复制啊。但是现在呢,信息复制基本上是0成本,所以盗版更加“疯狂”,对于版权的保护十分困难。区块链可以解决版权证明问题和版权使用问题,试想,如果大家都有一本账,并且帐上面都记录着版权人和版权使用规则,那么只要你想证明就能拿出对应的记录。公正与记录,这点其实跟上面的版权很像,更广泛的说,只要记录到区块链上面的数据都不能被篡改,而且公开透明,所以能够作为呈堂证供。关于这点,书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2015年10月,美国有一对新人选择通过区块链来公证婚姻,这对新人是大卫(David)和乔伊斯(Joyce),他们提交记录到比特币区块链,将誓言写入文本注释字段,并嵌入当时价值200美元的一笔比特币交易中,这条记录将永久地记录在区块链账本中。从侧面反映就是不要什么都往区块链上面写,万一哪天一不小心真的就成为一生的遗憾了呢,让全世界都知道了,后悔都来不及。区块链技术原理技术部分,直接略过。我可是说话算话的。正文部分说完了,还有一些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东西就是文后的两篇附录,不是其他,而且比特币和以太坊的翻译白皮书,值得一看,比较代表了区块链的两个时代,都很典型。还有最后附了一篇征文,叫《区块链大革命》,作者魏然,写的着实不错,文采飞扬,见解独到深刻,对里面的关于金融民工穿西装,互联网巨头马克.扎克伯格穿T恤拖鞋的解释很有道理:金融民工穿西服和银行的楼盖得金碧辉煌的原理是一致的,因为需要增加客户对中心化机构的信任。如果人们不相信银行的偿付能力,可能就会发生挤兑,从而导致银行破产;如果政府没有公信力,法币便会贬值如废纸。这种基于对单点的信任而建立起来的信用共识,逼迫金融中介去维护高大上的形象。征文中还有一个观点我觉得很独特,“区块链是对个体自由的极大伸展”,就是说目前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的行为都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为了达成合作很难真正做自己,大多戴着面具,如果有一种基础协议,它本身已经制定好了规则,我们只需要遵守规则就行,遵守最小的规则既能保证合作顺利进行,也不会伤害他人,那么我们就能够真实的面对自己的私心杂念。这个想法确实有够大胆,原文比我描述得更精彩,我文采不行,推荐大家去看一看。在此声明,我不是托,我根本不认识这个人,推荐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由衷的葱白。——总结——终于写完了,写本文的时间比我看这本书还久,已经到了江郎才尽的边缘,虽然也没有什么才,捂脸。确实很难写,足足花了7个小时,OMG!肯定本文问题很多,希望大家多多指正,我是勇敢的人,我接受一切批评。区块链的本质是解决信任问题,所以哪里需要信任哪里就可以用区块链。由于区块链是很偏技术的东西,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懂难懂都是正常的。如果你真的想搞懂区块链,那么如果你不去了解它的技术是如何运行的,你对区块链及其应用的了解永远只会浮在表面。本书看完后我给的评分只有3分,所以本书不算特别吸引人的那类,但是对于一些基础概念还是都有涉及,可以浅尝。另外可以看出作者的内心对区块链是真爱,无数次表达了有区块链的未来世界的向往,看得我都有点被影响了,觉得区块链在未来会大放异彩。最后再次引用本书开篇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 ——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
什么是区块链?简单来说
1、比特币的目标是能够替代传统货币,作为货币,它就必须有流通能力。简单地说,比特币用户之间可以互相转移比特币。而为了保证比特币的流通能够正常的进行,比特币软件必须提供一些最基本的安全上的保证。比如说,如果A给了你一个比特币,这一个比特币就是你的了。要是A能随随便便把这个比特币抢回去,那肯定不行。
2、如果你使用的是纸质货币,A要拿回给了你的东西,就必须在物理上把它抢回去。那只要使用物理上的方法保护好这个东西就好了。但是如果你用的是支付宝怎么办?支付宝上的转账无非是数字上的加加减减,并不涉及物理实体的转移。你所需要做的无非是信任支付宝这个第三方的机构,相信支付宝没有和A串通好,一起坑你的钱。
3、但是这两条到了比特币身上就都行不通了。比特币不是物理实体,同时也不存在一个所有人都信任的第三方(比特币的设计目标就是创造一种用户可以完全匿名的货币,自然不可能去依赖一个这样的第三方)。那应该怎么办呢?其实思路很简单:如果A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一千个人的面答应把钱给你,那么就算没有第三方的保证,A也很难抵赖。
4、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生节点的角度看一下这个问题。新生节点要加入比特币网络,就必须对整个网络的情况有所了解。它必须知道网络中的整个交易历史,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知道当前其他所有节点各持有多少比特币。而这些交易历史所构成的结构就是区块链。区块链是一系列区块按照时间构成的一个链条,链条中每一个区块都包含数条交易记录。